《美丽的小兴安岭》一文教案2
美丽的小兴安岭
教学目标:
1.体会作者准确、生动的语言,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。
2.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,激发热爱家乡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。
3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在朗读中受到美的熏陶。
教学过程:
第二课时
一、谈话引入
1、同学们 ,你们喜欢旅游吗?让我们坐上丁当猫特制的交通工具,穿越时空隧道,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吧。
2、欣赏小兴安岭的美景。(播放课件)小兴安岭已经张开她美丽的怀抱,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。如今雪压枝头,银装素裹,洁白的雪花随风而舞,整个小兴安岭变成了童话般的境界,成了动物的乐园。
二、默读2~5自然段,了解内容。
1、从你们的脸上,老师感到了这次旅游带给你们很大的快乐,其实小兴安岭还有更多吸引人的地方就藏在课文里面。
2、默读2~5自然段,想想是按什么顺序写的?把自己的问题和体会用泡泡表示出来。
(文章的第二部分共包括四个自然段。按照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的先后顺序也是时间顺序,紧紧围绕“美丽”、“诱人”进行具体描写的。)
三、学习交流小兴安岭四季的美
(一)学习第2自然段,理解句子。
1.指名读第2自然段,这段话共有几句,你认为哪句话写得美?为什么?
如 A:我喜欢春天的树木
2.出示句子:
“树木抽出新的枝条。”
3.“抽出”是什么意思?换成“长出”行不行?
教师采用近义词置换的方式,让学生通过对比,弄懂“抽出”是“长出”的意思。尽管意思相同,但是作者选用了“抽出”一词,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,十分生动形象,试想随着春天的到来,万物复苏,曾几何时,笔直的长长的枝干上都不约而同地生长出鲜嫩的枝条,多么神奇啊!因此作者在这里用“抽出”一词不仅写出了枝条生长的现象,而且把它生长的速度之快也描绘出来,令人觉得贴切而形象,而如果用“长出”一词,就未免显得过于直白,缺少情趣。
4.你还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美?为什么?
B: 我喜欢积雪融化后的小溪淙淙的流水声很好听,溪里涨满里春水很好看。
C: 我喜欢小鹿散步,俯下身子喝水的样子,很可爱 。
(1)指名读句子。
“小鹿在溪边散步。
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,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。”
在讨论过程中,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抓住“散步”、“欣赏”这两个词语。这本是描写人的神态的词语,作者用来描写小鹿,说明作者对小兴安岭中的树木、动物都充满了喜爱之情,同时这些句子的描写,也使我们看到了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温暖的春意。
5.让学生用轻而缓的语气,读出“春天”给小兴安岭带来的勃勃生机的情感。读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美丽春天的赞美之情。
(二)、学习第3自然段。
1、借助表格自学
时间
景物(特点)
你最喜欢的词句
泡泡(问题或体会)
2.思考:这段话共有几句?描写了哪些景物?
夏
树木、雾、太阳、草地、野花
3、夏天的树木是怎样的,读有关句子
(1)“夏天,树木长得葱葱笼笼,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,挡住了人们的视线,遮住了蓝蓝的天空。”(多媒体展示),理解“葱葱茏茏”;体会“密密层层”、“封”的准确性(“挡”、“遮”);
(2)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,你从哪儿可以具体看出来?
在这句话中“葱葱笼笼”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:“密密层层”写出了夏天枝繁叶茂的特点。尤其是一个“封”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,又密又严的景象,也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。这时候教师可采用换近义词对比的方法,领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。为什么要用“封”字,用“盖”字行不行?经过讨论,要让学生弄清“盖”字有由上而下覆盖的意思。而小兴安岭树木繁多,枝叶不仅是将上面的天空遮盖住,而是上上下下的空间都被浓密的枝叶封闭得严严实实,因此这个“封”字用得恰到好处,再次照应上文的树多得就“像绿色的海洋
(3)教师范读,再指导读好这个句子。
过渡:刚才这个句子是老师最喜欢的句子,你最喜欢哪一句?
4、读句子:比较带点词的意思。
“早晨,雾从山谷里升起来,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。”
“早晨,雾从山谷里升起来,整个森林罩在乳白色的浓雾里。”
讨论“浸”和“罩”哪个词用得好?为什么?
字典中“浸”是泡的意思,一般指沉没在液体里。小兴安岭的雾很浓,而且是从地面生成,自上而下蔓延开来的;范围跟森林一样广,逐渐使整个森林都沉没在浓雾里。但“罩”是扣盖、覆盖的意思,有由上而下的内涵。相比之下作者把浓雾比作液体,用“浸”来形容雾中的森林,十分确切。
5、让学生讨论这段该怎样读?
讨论中要让学生清楚,不同的语句要读出不同的意境。“夏天,树木长得葱葱笼笼,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。”这句要读得热烈,声音可略略提高:“早晨,雾从山谷里升起来,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。”要读得深沉有力。后两句,“太阳”、“草地”和“野花”要读出美的快感。
学生自读练习。
6、指名读,集体评议。
(三)、感受秋天的美
1.你认为秋季的小兴安岭美在什么地方?为什么?
这段话应从三个方面体会秋季小兴安岭的美。
(1)色彩美:从白桦、栎树的叶子“变黄”、松柏显得更“苍翠”,可以看出秋天的森林色彩艳丽。
(2)动态美:“秋风吹来,落叶在林间飞舞。”“飞舞”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。作者看到树叶飘落联想到彩蝶飞舞的情景。用“飞舞”而不用“飘落”,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,也表达了一种活泼、欢乐的情绪。讲这句话时,教师可采用近义词替换对比的方式,让学生从中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。
(3)奉献美:“这时候,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,又香又脆的榛子,鲜嫩的蘑菇和木耳,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。”在这句话中,作者用“献出”一词,赋予了森林以人格化的描写。告诉人们,森林里的野果成熟了,这里的特产正在被采集利用。由此可见,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是联系在一起的,既有收获,又无私“献出”,正表现了小兴安岭的奉献美。
2.借读抒情。
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对小兴安岭的“献出”更应该读出赞赏的激情。
(四)品读冬季的美
一上课我们就通过画面感受了小兴安岭冬天的美,现在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现出来吗?
在朗读过程中,应该注意作者句中拟人化的描写,冬天,小兴安岭雪花纷飞,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增添了无穷情趣,因此应读得生动,富有情趣。
四,美美的读
1、那你们是在明媚的春天去,还是在金黄的秋天去?是在枝叶繁茂的夏天去,还是在白雪皑皑的隆冬去?为什么?
2、选择你喜欢的季节美美的来读一读
3、比赛读评价
五、总结:
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能把小兴安岭写得这么美呢?常年住在这,爱这里。还有细致观察,抓住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,向大家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。
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,我们大家却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、夏、秋、冬,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,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地方?(板书:大花园、宝库)齐读最后一段。
五、拓展延伸
我们已经领略了小兴安岭童话搬的世界,接下来让我们回到自己的家乡,也来逛一圈。(出示课件)
这么美的景色不想写写吗?(写一写)